近日,中铁山桥与燕山大学联合申报的“新型耐海洋气候Q345qDNHY-Ⅰ钢焊接技术研究”项目,依托“河北省桥梁焊接技术创新中心”平台,成功斩获2025年度河北省“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”专项支持,为我国沿海工程材料技术创新再添助力。
新型耐海洋气候钢作为专为我国沿海高盐雾、高湿热环境研制的新一代耐候钢板,不仅具备卓越的耐海洋大气腐蚀性能,能显著延长钢结构设施在恶劣海洋环境中的服役寿命,更凭借绿色环保特性,在减少涂装依赖、降低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等方面优势突出。中铁山桥首席专家徐向军介绍:“长期以来,针对该新型耐候钢的焊接性能、焊接接头耐腐蚀性能及焊接工艺的研究尚显匮乏,相关工程实践经验不足。为此,我们以狮子洋大桥为靶向,全力攻关这一技术瓶颈。”
在技术攻关过程中,中铁山桥聚焦新型钢材特性,创新焊接工艺。目前,新型耐候钢已成功应用于狮子洋大桥锚固系统。徐向军表示:“在工程准备阶段,我们就开展了新型耐候钢焊接性能及适配焊材的试验研究,并与高校携手针对试验件焊缝进行耐腐蚀性模拟试验。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参数,精准控制焊接热输入,确保焊缝合金指数V处于标准范围之内,在保障焊缝力学性能的同时,充分满足了狮子洋大桥对焊缝耐蚀性的严格要求。”
这项突破并非偶然。作为中国桥梁制造领域的排头兵,中铁山桥长期致力于耐候钢等绿色环保材料的研发与应用。公司联合钢厂、科研院校完成的钢板开发及性能评价、配套焊材及焊接工艺研发成果,已广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、北盘江大桥、官厅水库特大桥、黑河大桥等重点工程。同时,公司参与编写了《耐候桥梁钢免涂装应用指南》《公路桥梁用耐候钢》等标准,荣获国际焊接学会“Ugo Guerrera Prize”奖,其“一种桥梁用Q345qDNH耐候钢的焊接方法”更是斩获中国专利金奖。
此次专项支持的落地,为技术迭代注入新动力。中铁山桥有关负责人表示:“公司将以此次立项为契机,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,持续优化创新生态,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、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、创新成果评价机制,为新质山桥高质量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注入强劲动力。”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